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固始的红色歌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关于固始的红色歌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乞丐?
千古奇丐第一人——武训
武训(1838-1896),山东冠县人。自幼家贫,无名,因排行第七,故名“武七”, “训”是清廷所赐,取意“垂训于世”。在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武训一人,被誉为“千古奇丐”。
武训7岁丧父,求学不得,以乞讨为生。14岁离家当佣工,因文盲而屡屡受辱,甚至惨遭毒打。吃尽苦头的武训决心行乞兴学。20岁时,武训正式以乞丐为业职业,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武训省吃俭用,吃苦耐劳,一路唱到:
“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
行乞数十年,30岁的武训已攒钱200余吊,他唱道:“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 武训48岁时,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50岁时,他花钱4000余吊兴建起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52岁时,他兴办第二所义学;58岁时,他耗资3000吊兴办第三所义校——“御史巷义塾”。
武训不图名,不为利,一生未娶,只为兴办义学。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武训对社会底层表现出的强烈同情和博爱,这或许与他童年的苦难以及少年时所受的文盲之苦紧密相关。
光绪二十二年(1896)4月23日,武训病逝于“御史巷义塾”,他在众学童的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9岁。根据《清史稿》的记载:“(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 武训去世,自动前来参加葬礼的人数以万计,沿途观者人山人海,师生哭声震天,乡民纷纷落泪。
作为清朝末社会最底层的一员,武训凭借乞讨这个特殊职业,坚持不懈行乞三十多年,购置学田300余亩,兴建义学3处,积累办学资金万贯之多,教育穷家子弟无数。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故武训绝对是“丐帮”中最逆天的存在!
再推荐几个比较逆天的:
最六笔的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幼年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后入皇觉寺当和尚,但因寺中口粮不够,十多岁的朱元璋不得不沦为乞丐,靠乞讨为生。3年的乞丐生活对朱元璋后来的影响极为深远。再后来,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成为明朝开国皇帝。这绝对是最六笔的乞丐了。
最资深的乞丐——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父亲、哥哥皆被楚平王所杀。为了躲避追捕,他逃亡到吴国,身上已无分文,只好席地而坐,吹箫乞食。后来,伍子胥成为吴国大夫,亲自带兵大败楚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伍子胥被认为是乞丐的鼻祖,算是“丐帮”中的资深元老了。
最能打的乞丐——苏灿
苏灿就是传说中武功极高的苏乞儿,清末两广著名拳师,“广东十虎”之一。虽无正史可考,但民间流传甚多,此人的真实性应该可以做实。家境富裕的苏灿生性放荡不羁,淡泊名利,曾在广州设馆授徒。后被人陷害沦为乞丐,人品和武术在磨砺中精进,终成一代宗师。他绝对是最能打的乞丐了。
最荒唐的乞丐——高纬
高纬即齐后主,南北朝时北齐第五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无道昏君。据说高伟有个特殊的嗜好,那就是扮乞丐。他在豪华的皇家宫殿中修建了“平民村”,自己则衣衫褴褛、手捧破碗,装扮成要饭的乞丐沿街乞讨。你不要以为他是为了体验基层疾苦。他是闲得蛋疼,变着花样寻乐子。这绝对是最荒诞的乞丐了。
乞丐皇帝的传奇人生——朱元璋!无论任何时候,都别信命,要努力奋进前行
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但是他早年的职业生涯,履历还是比较丰富的,他是我国很出色的平民出身的皇帝之一,堪称战神级别的战略家。
小时候,朱元璋的名字叫朱重八,那时候人命不值钱,老百姓更是如此。
那时候老百姓没什么文化,关于起名很佛系,阿猫阿狗的起名叫着,尽管如此,一个村里还有很多重名的。于是官方为了便于记忆,就让他们的出生年月日相加,最后得出的数字是几,就叫啥名。
直到后来参加了起义军,这个乞丐皇帝才正式改名为朱元璋。
朱元璋最初从事的职业是放牛,工作内容就不用多说了。天有不测风云,某年发生自然灾害,家里青黄不接,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饿死了。他和二哥还是把家里的草席和破席子把他们都卷起来,在邻居的帮助下,才算把家人下葬了。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这是朱元璋力所能及所作的最体面的事情了。
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只好去当和尚,这样起码有个斋饭吃。
然而那个年代,和尚也没有了饭吃,尽管他每天工作勤勤恳恳,扫地、撞钟、上香、洗衣服做饭等,简直是模范和尚,但是还是会经常遭到老和尚的打骂。朱元璋只能忍着,但是忍着也不行,死里没有米了,主持只能请大家喝了粥,喝完粥大家都下山去化缘。
说是化缘,其实就是乞讨。
朱元璋一路走,一路要饭,跑了很多地方,乞丐这个职业,他一共工作了三年时间。这三年,朱元璋接触了很多英雄人物,开拓了自己的视野,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学会了很多方言。这或许就是金庸里面说的丐帮的来源,那时候英雄人物没有饭吃,都选择了要饭这一条路子。
不要小瞧了要饭这个职业。这个群体,要有充足的体力,因为体力不行打仗没耐力;要有足够的口才,因为口才不好要不到饭;要有优秀的策略,得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来说服人家给自己饭吃;要懂心理学,根据对方的表情,来判断今天能不能要到饭,能要到啥饭……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与其他乞丐不同的是,他勤于思考,善于琢磨事,胆大心细。这为朱元璋以后打天下奠定了基础。他已经生活在了生命的最底层,再也不用担心未来的日子里,还有什么比作乞丐还要底层的职业。百炼成钢的人,注定能成大事。
欢迎朋友们关注@旧人新说
@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故事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一曲《帽儿破》随着电视剧《济公》的播出,一时间火遍了大江南北。如果说中国历史上那个乞丐最逆天,可能就要属这位活佛济公了。
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不认为他是一位得道高僧,都是认为其是一位邋遢的乞丐。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济公是以乞丐身份示人,然而却以高德教化世人。
电视剧虽然是进行了加工处理,但是和真实的历史比起来是大差不差。在《灵隐寺志》中记载:
济颠禅师,名道济,台州李氏子,初参瞎堂远,知非凡器,然饮酒食肉,有若风狂。
济公是百姓给他的尊称,他的法号是道济,原名李修缘。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之后唤作李茂春,母亲是王氏。
李修缘出生的时候,恰逢国清寺罗汉倒塌。而李修缘的母亲经常到这里拜佛,国清寺的主持就给他起名修缘,认为是罗汉转世。
而李修缘的父母在李修缘出生后,就给他指定了未婚妻。不知是上天注定还是其他,李修缘对于佛学的悟性很高,打小经常跟着母亲参佛拜礼。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向往佛家清静。而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李修缘干脆逃了婚约出家做了和尚。
由于李修缘打小就跟国清寺参佛,索性干脆就在这里出家。李修缘的佛性确实很高,不仅对佛道典籍的理解很快,而且还在医学上面下功夫去研究。短短几年时间里面,就在佛道医道上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但是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李修缘渐渐的被一些和尚排挤,其中最严重的是智清和尚。正如电视剧中的道济一样,现实生活中的李修缘的佛性很高,但是对于三规六戒直不放在心上。智清就拿着这些东西来排挤他,处处给他使绊子。
李修缘后来是实在受不了此等压迫,因此决定 出游四方。一边继续学习佛法,另一边则是用医术四处救人。中间饿了困了都是靠沿途上的寺庙,不知不觉中来到杭州灵隐寺。当时灵隐寺的主持是慧远法师,看到李修缘的佛性慧根,于是就把李修缘留在了杭州灵隐寺。
虽然李修缘仍然是不改之前的习惯,坐着一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事情,但是慧远法师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虽然经常会劝告他,然而实在劝不了也会选择放任。可惜在慧远去世以后,新的主持容忍不下李修缘的所作所为,直接把他扫地出门。
李修缘从此又到了“鞋儿破,帽儿破”的日子,不久后流浪到了净慈寺。这个时候李修缘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在这里做了一名简单的书记僧。但是还没有一年的时间,慈恩寺被一把大火毁掉,李修缘只好又再次出去化缘。
大约过了一年多时间,李修缘带着化来的钱修缮慈恩寺。等到慈恩寺被修缮差不多后,李修缘又在这里做了几年的书记僧。平时在那里参研佛法,时不时的会去外面给穷人医治疾病。然而年龄毕竟很大,没过几年时间李修缘圆寂于慈恩寺。
嘉定二年以79岁的高龄,在慈恩寺内圆寂。李修缘被火化以后,在其骨灰内出现了相当多的佛舍利,虽然一部分都被人抢走。但是其弟子收拾了一部分,在寺庙内搭建佛塔供奉。
而我们今天谈的是历史上哪些逆天的和尚,很多人都会说是武训、朱元璋、伍子胥、苏灿、高维这些有的没的。在我看来只是这些人命好,并不是所谓逆天而行。
而道济其实是“圣僧”,一直是以佛道之心以“乞丐”之行为入凡间。用身怀救世爱人的菩提之心,以“衣衫褴褛”、“装疯卖傻”融入世间。但是这么多的宣扬佛法的道路不选择,为何偏偏是此种被人误会的行经?用一位高僧评价所说: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
也就是说李修缘所做的不可思议之事,诸如饮酒、食肉其实是掩盖他圣人德行。否则他便不可以在世间常住。过往菩萨显身皆是状如凡夫俗子,唯独用道德教化世人,而绝对不会显露什么神通,此方为逆天!
🙏🙏🙏🙏🙏南无阿弥陀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固始的红色歌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固始的红色歌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