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大门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东大门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朐阳门历史?
朐阳门是连云港市海州古城的西门,位于锦屏山北麓。现存的朐阳门是 1984 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是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朐阳门始建于秦代,是东海郡的东大门。西汉时期,朐阳门是郯县的县门,当时称“郯门”。东汉末年,朐阳门改为“朐门”。南北朝时期,朐阳门是海州古城的西大门。唐宋时期,朐阳门是海州城的主要门户。明清时期,朐阳门逐渐废弃。1932 年,国民党政府在海州修建陇海铁路,朐阳门被拆除。
现在的朐阳门是按照明清时期的城门样式重建的,城门上方有“朐阳门”三个大字,城门两侧有城墙相连。朐阳门北侧有一段明代城墙遗址,是连云港市仅存的一段明代城墙。
梵净山东大门修建时间?
梵净山东大门的修建时间是1567-1588年。
不过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梵净山有植物2000余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有华山之气势,泰山之宏伟,兔耳岭之奇石。
巫峡之名的由来?
巫峡名即来源与巫山。巫山简介 巫山,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 巫山历史悠久,古迹纷呈,资源丰富。早在204万年前“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巫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巫山拥有巫峡的全部和瞿塘峡的大部份。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迂回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丽。峡中那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人元稹传之千古的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对长江三峡巫山那万古不衰的神韵和魅力的概括。 巫山“三台八景”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书台、楚阳台、斩龙台。“八景”是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贞观石、朝云暮雨。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令人神驰。北岸六峰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蚩并不临江。如欲游览,须从飞凤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兰厂登岸,才可领略三案的雄姿。因此陆游在《三峡歌》说:“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唐代诗人赞美巫山十二峰的诗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巫山案十二,合沓隐昭同“。 ■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巴东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东山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诗句外,还与一位名人有关。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原籍山西,19岁时被派往巴东做县令。他在巴东任期三年内,写下了上百首诗文。他在距现在巴东县城约40公里的旧县城内建了一座“秋风亭”,常在此观景吟诗,饮酒作赋。后来寇准当了宰相,秋风亭因此名声大振。此后历任的巴东县令,也就认为秋风亭是个有助官运的吉祥之地,走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风亭饮酒赋诗,并留宿一夜,以求日后仕图通达。来巴东游历的文人墨客们也极看重秋风亭,常常在此吟诗弈棋作画。至于巴东的百姓,因缅怀寇公政绩,更是把秋风亭视为珍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大门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大门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