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门石窟的的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龙门石窟的的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龙门石窟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的特点?
龙门石窟的文化价值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见证了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
龙门石窟历史背景的特点是体现了皇家意志和行为,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
17年龙门石窟什么意思?
17年龙门石窟指的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石窟艺术遗产——龙门石窟在2017年的相关研究、保护和开发工作。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以精美的佛像和壁画闻名于世。17年龙门石窟主要关注了对石窟内壁画、佛像和石窟本体的保护工作,以及研究龙门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龙门石窟的保护和开发。这一工作对于传承和保护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龙门石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的详细介绍资料?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开凿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门石窟的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龙门石窟的的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