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岛的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青岛的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指的是什么?
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属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印证青岛文明发源于7000年前。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交替的动荡时期,许多影响中国前途命运发展的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等与青岛紧密相连。
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建筑群,以及城市以欧洲建筑为特色的老街区城市风貌,被视为青岛高等教育发祥地的小鱼山,以20世纪20~30年代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为依托,曾经成为大批近现代中国文坛文化名人故居的集中地。全市城乡20余处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也是青岛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指的是什么?
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属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印证青岛文明发源于7000年前。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交替的动荡时期,许多影响中国前途命运发展的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等与青岛紧密相连。
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建筑群,以及城市以欧洲建筑为特色的老街区城市风貌,被视为青岛高等教育发祥地的小鱼山,以20世纪20~30年代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为依托,曾经成为大批近现代中国文坛文化名人故居的集中地。全市城乡20余处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也是青岛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分析青岛市文化习俗?
一、 青岛历史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胶澳。
二、 祭海
青岛地区的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农历3月19日祭海的习俗。春汛起锚前,渔民们在海边摆上供物,点香烧纸,乞求海神保佑平安。此俗延续至今,但祭海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称为"上网节",是欢送渔民出海并预祝丰收的节日。海防部门也借机宣传海上规约和安全生产知识。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祭海上网仪式最为隆重,装扮一新的上百艘渔船停泊海滩,五颜六色的网标迎风飘扬,鞭炮若雷,号子震天,各种民俗表演纷纷登场,大戏开台,连唱3天3夜,规模十分盛大。
(一) 田横岛
据史书记载,秦末汉初,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带兵攻打齐国,齐王田广被杀,齐相田横率五百将士退踞此岛。刘邦称帝后,遣使诏田横降,横不从,于赴洛阳途中自刎。岛上五百将士闻此噩耗,集体挥刀殉节。世人惊感田横五百将士之忠烈,遂命此岛为田横岛。
(二) 田横岛祭海习俗
每年祭海前十几天,田横镇的渔家媳妇们便开始忙着蒸面馍,每个重达三四斤左右,有寿桃、圣虫、斗等多种造型。寿桃面塑上装饰有双狮戏绣球、龙凤呈祥、喜鹊报春等图案;圣虫面塑形如龙状,绕多圈盘绕在莲花底座上,寓意财源广进;斗的形状如旧时盛粮的斗,在斗口处做上一条小圣虫,寓意有粮有钱,年年有余。这些面塑经食用色彩装饰后,成为颇具民俗特色的面塑艺术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岛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岛的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