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历史文化,普陀山历史文化介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普陀山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普陀山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普陀山的典故传说?二龟听法石的传说故事 传说东海龙王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普陀山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普陀山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二龟听法石的传说故事

普陀山历史文化,普陀山历史文化介绍

      传说东海龙王生性高傲,桀骜不驯,看到观世音信徒众多,于是很不服气便想来和观世音菩萨斗法,但是它又有些心虚,于是左思右想后便派了两个记忆力最强的手下-----两只乌龟来偷听观自在大士说法。

两只乌龟不敢怠慢,立即出动爬到半山腰开始偷听,结果听着听着竟然入迷了,回过味来看看自己在龙王边上修行了上千年还是脱离不了旁生道,想着很是泄气,于是心一横就想着不想再回到东海龙宫了,干脆直接跟着观世音菩萨算了,龙王一看这架势,气得火冒三丈,一怒之下便把他们点化成石了。于是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磐陀石西有一处二龟听法石,两块造型像极了乌龟的石头,上面那只乌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好像放不下什么;侧面那只昂首挺胸,攀岩而上,好像很着急在追赶着什么。

普陀山为什么出名?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

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胤遣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因而信奉者多。

普陀山出名是因为: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普陀山传说真实故事?

传说元代时普济寺与对面的梵山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沙滩,紧连百步沙,面临大海,潮水一涨,滔滔白浪就会涌到普济寺山门跟前。到了农历八月大潮汛时,更是风狂浪高,飞沙走砾,这给清静的普陀山带来了不少灾难。有一年中秋节期间,元朝皇太子宣让王到普陀山游山玩水,一天夜里,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坐在普济寺山门前听潮赏月时,突然一阵狂风把他吹倒在地,他那顶太子帽也被狂风刮到了海里。太子惊恐万状,忙问住持孚中禅师:这是何物作怪?

孚中禅师见太子动问,便告诉他说:山门前的沙滩下蛰伏着一条小怪龙,每到中秋节时它会喘气、打滚,舒展一下龙身,引起山上起风,海上掀浪,给人们带来祸害。

太子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小龙如此作孽,如何是好?”孚中禅师说:“要镇住孽龙并不难,只要建一座塔就可以了。”太子高兴地说:“此法如行,我愿奏明父皇,传旨造塔,镇住孽龙!”第二天,孚中禅师带着几个泥工匠,来到梵山口的沙滩上,抓一把泥沙放到鼻子下闻一闻,蹲下身子,把耳朵贴在沙滩上听一听,最后用禅杖在地面上画了个圈,说:“就在这里打桩造塔!”太子不解其意,正想问明原因,孚中禅师连忙凑了过去,轻轻地说:“要造塔镇住孽龙,这塔就要造在龙的咽喉七寸之处。”时隔一年,一座四角玲珑的佛塔造好了,这就是现在的多宝塔。多宝塔完工那天,正好又是中秋佳节,蛰伏在普济寺山门前沙滩下的小龙又苏醒过来了,它想伸伸腿,舒展一下龙身,却感到浑身不自在,睁开眼一看,见有四根又粗又长的石柱,紧紧地卡住了自己的咽喉,无法动弹。从此,恶浪难越百步沙,狂风远避普济寺。普陀山成了天下第一的人间净土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普陀山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普陀山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平江历史文化街,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上一篇 2024-07-28 16:56:53
茅台镇历史文化,茅台镇历史文化或风土人情的讲解词
下一篇 2024-07-28 21:22: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