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余姚的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余姚的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余姚历史文化概述心得?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称『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东汉高士严子陵,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唐代政治家、书法家虞世南,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明末清初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朱舜水,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等,都诞生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因而余姚拥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
余姚名称的历史渊源?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1949年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2012年,辖阳明、凤山、梨洲、兰江、低塘、朗霞6个街道,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牟山、马渚、丈亭、三七市、河姆渡、陆埠、大隐、梁弄、大岚、四明山14个镇和鹿亭乡,隶属宁波市代管。
余姚历史见于文献记载从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余姚”(见《元和郡县图志》、《史记正义》);二、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属邑,故云余姚(见明万历《绍兴府志》、《余姚县志》);三、“考余姚帝舜所生之地,故其江曰姚江,南有句余山、合山水之名为余姚”(见康熙新修余姚县志,乾隆《余姚县志》,黄宗羲《孟子师说·舜生诸冯章》和《四明山志》;四、“余姚”古越语。(见清李慈铭《越谩堂日记》)。“余”即“盐”,越人谓盐曰余(见《越绝书》),又临姚江,故称余姚。
1.人名说。《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括地志》云:“越州余姚县。故野王云舜后之庶所封之地,舜姓尧,故云余姚。
2.山川说。《山海经内经》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3.方言说。晚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曰,盖余姚为余暨,余杭之比,皆越之方言,犹称于越,句吴也。姚,暨,虞,亦不过以方言为名县也,其义无得而详。
余姚地名来源?
余姚历史见于文献记载从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
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余姚秦时置县,已有 2200 多年建县历史。 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1995 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 [117]
余姚山的面积?
余姚的面积为1526.86 平方公里。
余姚市,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秦时置县,已有 2200 多年建县历史。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1995 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
余姚位于东经120度至121度,北纬29度至30度。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境内被中外历史学家视为奇迹的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长江流域母系氏属繁荣时期的代表性遗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余姚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姚的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