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文化精华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文化精华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哪?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原。
中原的别称有中土、中州和华夏,主要指的是现在的洛阳到开封一代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河南省,但是在与外族对抗的时候,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原本的意思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看做是中国天下的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发扬光大,慢慢的向外延伸,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以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扩展资料:
关于中国历史有一句俗话,叫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大省。
河南在古代又称中原,他沟通南北,占据了中国的腹地,历朝历代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电视剧也好,史书也好,会经常一些词,如“逐鹿中原”“定鼎中原”这些词足以表达出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除了兵家必争之地之外,历史上的河南还曾经是多个国家的都城,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夸张。
两千多年来,身为六朝古都的河南,见证的中原大地上无数的兴衰荣辱和朝代更替,这是中国其它省份所没有文化底蕴。
就拿九朝古都洛阳来说,这里的九不是具体的数字九,而是形容多,洛阳曾经是十三朝的古都,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这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作为都城,洛阳也曾经见证了一百多位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开创盛世。
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多了去了,简直可以用浩若星辰来形容。既然是简单的介绍,我这是就挑最重要最重要的来谈一谈!
在众多文化遗产中的重中之重,应该首推汉字!它虽然经历了由甲骨文(夏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魏晋)→草书(唐宋)→简体字(新中国)的长期历史变迁,但汉字的基本意思及基本构成却一脉相承。有别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汉字的演化过程中存在强烈的逻辑思维和时代烙印,特别是秦始皇统文字后,在中华大地上,不管你家的方言有多么的生涩难懂,一个北方人和一个广东人谈生意,南腔北调、不知所云,没关系,座下来拿根树枝,在地上就可交流。而拼音文字讲究的是发音与文字同步,故受方言及时代变迁,甚至是以讹传讹的影响相当大。以至在西方,一位常年研究文字学的教授,也很难搞懂自己祖先一千年前留下的文献;而我们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只要稍加查一些史料,便可将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读一个大摡!
汉字的另一个作用是,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强化了中国人大一统思想及中庸文化。因为书同文,有便于这个人类有史以来人口最庞大,历史最悠久的民族,突破血缘的束缚,显示出强大的包容性。拼音文字一个字母错了,整个单词的意思就变了。而汉字则不同,稍微写歪一些,稍微写草一些,甚至漏写一点,只要大摡是那个样子,别人就看得懂!实在看不懂,发挥形声字的特点,长字认一截,短字认一边,老子猜!读音猜错了?没关系只要意思差不离,一摸头、一笑了之!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很中庸?中庸即合理。就象那抛物线的中间区域,只要不破底线,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好谈!是不是有点象中国外交?其实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是刻在骨子里的。而汉字就是源代码!
有个老外朋友问我:“你们中国人那么中庸,为什么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我说:“那是有人突破了我们的底线!比如说一字,你正写,斜写,竖写,写短一点,写长一点,写弯一点,我们都认做一。但你非得把它弯得首尾相连,那我们就认为是零了。这时侯方块字的棱角就显现出来了,教书先生就不高兴了,先生不高兴,不是吵你两句就行了的,先先不高兴了,是要手板,打屁股的!而且要打到痛、打到认错为止。”
所以孙子兵法说:“上策伐交,次之伐谋,再次伐兵,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其实中国人一直在争议上留有余地。我们的文字教会了我们中庸,但并不代表我们平庸!中华民族学会了包容,但我们决学不会包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精华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精华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