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色诗词注释和释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红色诗词注释和释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年级古诗及解释?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解释两首古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忆江南①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思念故乡的情感。首句“床前明月光”描绘了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次句“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地上的霜,增强了诗歌的意象感。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和情感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举头望明月,诗人似乎能从明月中看到故乡的影子;低头沉思,心中的思乡之情便愈发浓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和恬淡。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点出诗人身处空寂的山林之中,未见人影,给人一种幽静空旷之感。次句“但闻人语响”则以动衬静,通过听到的人语声,反衬出山林的静谧。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通过描绘夕阳的余晖照进深林,洒在青苔上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山林的静美和恬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色诗词注释和释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色诗词注释和释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