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门峡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三门峡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门峡的来历?
三门峡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地区。三门峡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主要有两个传说。
1. 大禹治水:传说中,大禹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水,采取了疏通河道的方法。他在黄河上开凿了三道门(即三门峡),使河水顺畅地流过,减少了水患。因此,三门峡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个典型代表。
2. 神禹门:另一个传说是关于三门峡名称的来历。相传古代有一位名为禹的神人,他为了治理黄河水患,将黄河分为三段,并在这三段的交汇处开凿了三道门。这些门被称为神禹门,后来演变成了三门峡。
虽然这两个传说都与三门峡的名字有关,但实际上三门峡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地理学家。在元朝时期,地理学家郭守敬在治理黄河水患时,将黄河上游的河道分为三条支流,这三条支流分别在今天的三门峡市附近汇入黄河。因此,三门峡的名字就这样得来了。
如今,三门峡市以其丰富的水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黄河第一坝、中流砥柱、三门峡大坝公园等。
三门峡的由来?
您好,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
地处黄河流域母亲河南岸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的介绍?
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1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2三门峡面积10309平方千米,224.11万人(2013年常住人口),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县(渑池县、卢氏县)、3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4城市名片: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天鹅之城、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014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2015年中国大陆城市氧吧50强中国一艘054护卫舰命名为三门峡号。
三门峡历史名人?
三门峡是河南省的地级市,相传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劈高山,形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从而得名。三门峡在历史上出现的部分名人有:上官仪,唐朝宰相上官庭芝,唐朝皇帝近侍上官婉儿,唐代女诗人姚崇,唐代著名政治家高季兴,五代十国时期开国君主张玘,南宋抗金英雄曹端,明朝著名理学家王以悟,明代进士妙缘抛砖引玉等等。
三门峡遗产有多少?
三门峡市政府12月11日公布了第五批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13项。其中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项、传统美术类4项、传统技艺类7项、传统医药类1项。三门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2月12日公布了第五批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认定玄天锣鼓传承人耿国安、锣鼓书传承人秦仙绸、虢州石砚传承人马宗平等18位民间艺人为我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此项工作的开展,对加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保护,推动三门峡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三门峡市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达1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达285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门峡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门峡历史文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