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最早书画收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最早书画收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画收藏的要横放还是竖放?
最好可以把字画横着放起来,在这里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字画千万不要竖着放一定要保持一个平躺着的状态,同时也不能被一些重物压着。在保管书画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书画作品是不能够和光对视的,简单的来说是不能够见光,所以大家在选择挂字画的地方的时候,必然要选择阴暗的环境,这样能够避免喜欢的损坏。
第二个要素:在对书画保存的时候,一定要不定时的清理掉上面的灰尘,因为空气中的灰尘中含有有很多细小的颗粒,如果长期不清理很容易把字画损坏,从而导致画质变差,让字画的寿命变短。
刘从飞的书法有收藏价值吗?
有
因为刘从飞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作品在书法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收藏价值。刘从飞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飘逸自然,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独特性。
硬笔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
书法有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之分,软笔书法主要指的是毛笔书法,最早的毛笔书法墨迹是甲骨文时期,现在还有写完没有刻的甲骨文的残片,后来说的蒙恬造毛笔并不准确,蒙恬应该只是改进了毛笔,甲骨文时期就已经有毛笔了。
硬笔的概念比较广泛,广义上说笔尖是硬的都可以叫硬笔,比如钢笔、圆珠笔、粉笔、签字笔、水笔、记号笔等等,这样来看,硬笔书法自古就有了,在毛笔之前,估计祖先最先用的就是硬笔,这个就不可考了。
狭义上的硬笔书法,就是指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硬笔书写工具,比如钢笔、圆珠笔、粉笔等等,硬笔书法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清朝末年,具体的时间很难考证,这可以根据钢笔的发明来推断。
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早期的钢笔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为钢笔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829年英国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这种笔尖经过打磨,书写起来非常的顺滑,但是只能够蘸墨水书写,不宜长途携带。
到1884年,美国一个叫沃特曼的公司职员发明了一种用细管供墨的钢笔,解决了上述问题,钢笔逐渐开始广泛推广。
而钢笔字真正上升到书法的高度,应该从1940年中国第一本钢笔字帖《钢笔字范》的问世开始。
这本字帖的书写者都是当时的毛笔书法大家,如白焦、邓散木,这本字帖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钢笔的使用方法、执笔方法、笔画特点和写法、结构特点,还配备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三种书法的范例,现在看来也是一本比较实用的钢笔书法教材,还有人说这本钢笔字帖至今无人超越。
所以,我觉得钢笔书法真正的起笔,应该就从这本字帖开始吧,原因有两个:
1、真正的把钢笔字上升到了书法的高度,还出版了专门的书法字帖。
2、著名的书法家开始用钢笔进行书法创作。
你觉得呢?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试着回答该问题。近代,随着西方钢笔传入我国,由于钢笔的便于携带和社会的快节奏发展,钢笔逐渐替代我们所使用的毛笔。但如果说硬笔书法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我不敢苟同。钢笔是硬笔,但硬笔并不仅指钢笔,而是涵盖着钢笔。小时候,看“岳飞”的故事,因其家贫,以河沙为纸,柳枝为笔,难道此不为硬笔吗?甲骨文,目前断代于夏商,形成于甲骨之上的文字,不为硬笔吗?习书法,毛笔字好的,钢笔字必然好;钢笔字好的,又有几人敢提起毛笔呢?毛笔是我中华在我祖先硬笔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可以说,我中华自有纪年始,就有硬笔。
拜读不二斋佳文,涨知识了。文中观点明确,都同意。只是从收藏中国古文物的角度,提供一些早期硬笔书法的实据,供参考。
战国时期有名的中山国青铜器上的长篇悬针篆铭文,是刻写而不是铸铭,应算是早期硬笔书法的代表。海外也发现一件中山国刻铭青铜方壶,约三百字,笔法上乘,惜此器现不在手边,无法拍照,容以后专文介绍。
撇开战汉时期青铜器上的刻铭不谈,元明之交的金箔抄经,为典型硬笔书法,现附上照片,供参考。此为金刚经抄本,长两米多,元宣光七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抄。另藏有同期维摩诘经金箔三卷,每卷长约4米,均为硬笔书法抄写。至于当时抄经者是用什么样的硬笔,就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了。
书画作品落款处盖尾章是何时开始的?
中国画题款的历史原由
在画上题款是中国画的独特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唐代以前,绘画中的“题款”主要为了形象化的宣传“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政治或宗教服务的,因此题写的内容也局限于榜题、题名、题记等的说明或叙述。唐代以后,中国画的诗情成分大为增加,教化作用大大减弱。宋代至清代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影响,逐渐出现了文人画,他们喜文化生活、重文化修养是他们的天性,赋诗作画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文人画题款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行为,诗、书、画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受到历代画家的青眯。元代文人画也有较大的发展,题与款各尽其职。明清时期,中国画的题款发展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画上题诗作文或者在画外题跋以蔚然成风,要求书画并工,题款演变成国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逐渐讲究其艺术性。扬州八怪对题款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
中国画的题款从真正意义上讲,是文人画的延续和发展。宋代至清代,文人画画家借书画寄托他们的精神抱负,只有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中国画才是真正的中国画。一幅好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落款,无论从画面构图上还是对主题的表达上都是一件缺憾的事。
谢谢邀请!
现在书画的创作和收藏过程中,有在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的做法。万事都有开头,中国在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起自何时呢?
中国印玺起源很早。已发现商代晚期的印章。春秋战国时期,印章使用范围扩大和普及。用于文书往来、货物流通封检、器物制作的信用,并成为等级身份和履职的标识。
先秦印的使用方法为直接加盖和盖于封泥。这些印文本身就是书法作品。当时书写等使用墨迹色料有墨(指黑)色、朱(指红)色等。
在东汉纸发明以前,我国古代就有书法、绘画。书法、绘画所使用的材料能加盖印章的包括帛、木竹质材料、陶泥等,这些材料使用年代可上追久远。先秦时,在帛、竹木、陶泥等材料上完成书写(包括文件书写)、绘画后或某人掌握了某书写、绘画后,为了表明物品人身份、制作身份、占有标识加盖印章,应该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在书写、绘画上直接加盖印,最早上限可能起源自先秦。
在战国、秦汉木质绘画漆器上找到了加盖的印及印文,这是中国书画印的较早期原型。也就是说,最早的书画印,是在战国绘画漆器上加盖的印。这些器物是上世纪70年代在云梦睡虎地等出土的带有绘画的漆器,底部等有烙印文字,或代表作坊名、作者、物品主人、产地等。并有刻划文字,相当于书画作品的款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最早书画收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最早书画收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