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富春山居图书画收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富春山居图书画收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富春山居图共几处?
共6处。是六部分拼在一起而成。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作者?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
据传本名陆坚,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温州平阳县)黄氏为子,尝自称“平阳黄公望”。 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中国元代绘画作品,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仍沿袭原名,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1],元代画家。自称浙江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1][2]
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洛神赋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等名画邮票还有收藏价值吗?
谢谢邀请,
洛神河赋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还有文革时期的邮票,我个人认为是有收藏价值的。
这些收藏邮票以后不在发行了,它们的价值是随着岁月和时间的流失而逐步凸显出来的,做收藏,不是一个短期的投资的行为,不是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看到效果的,所以真正的这些藏品,这些属于艺术精品的东西应该是长时间的保留和传承下去,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份兴趣爱好的传导和输入,也可以放在书房里,作为一种沉淀和积累。所有的艺术品最后的价值体现不一定是在经济价格上,更多的是在文化的传承上,希望能明白这一点。
清明上河图、步辇图、洛神河赋图、包括文革时期的邮票,我认为是有收藏价值的,甚至于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我们搞收藏就是收藏珍品和稀少的东西。它们潜在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步凸显出来的,据我所知这些邮票已经不再发行了,存世量也会越来越少。邮票做为我国邮政事业发展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是有它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表现了我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希望你们将这些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邮政文化永远的收藏起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邮政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收藏邮票我是外行,只能从收藏古董艺术品的普遍规律来回答你的问题,谢谢你的盛情邀请,再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富春山居图书画收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富春山居图书画收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