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画收藏安田书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画收藏安田书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该怎样评论明成祖朱棣?
纵观朱棣的一生,用雄才伟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他知人善任,宽严并济!这对比他老爹,完全就是改进版的朱元璋!永乐盛世就是他最好的证明!
尤其是继位后,迁都、疏通大运河、下西洋等一系列的举动使得明朝国力空前强盛,并一直影响到现在。
但是靖难成功后的篡位却成了他一生抹不掉的污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登基前的朱棣:
朱棣出生时他爹还没当皇帝,正到处征战,别说陪孩子成长了,就是连看一眼都不一定有时间!所以小时候的朱棣并没有和朱元璋有多少感情。而朱元璋也一样,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太子朱标身上了,朱标也是争气,从小就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也是仁慈宽厚,可以说天生就是帝王相,因为对弟弟们十分照顾,弟弟们对他也是十分敬佩。所以那时候的朱棣肯定没有造反的想法!
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册封朱棣为燕王,二十岁赴任,从此,他的人生舞台才刚开始。明初,漠北的元朝残余不时骚扰内地,燕王朱棣年轻气盛,在和元军交战中屡战屡胜,慢慢成为了北部边疆势力最强的藩王。但这时的朱棣也没有反叛之心。
但因马皇后的去世,朱元璋的一次决定,为以后朱棣叛乱埋下了祸根!朱决定为每个儿子身边派一名高僧为马皇后祈福,就这样,姚广孝走到了朱棣身边,别看姚广孝是僧人,到他是个野心家,以至于后来被称为“黑衣宰相”,而朱棣正是帮他实现抱负的那个人!从走到朱棣身边的那刻起,就没有念过佛经,而是为朱棣传递他的阴谋论!朱棣不是傻子,他明白姚广孝在告诉他什么,但是这时的他,也就听听,真要干,想都不敢想!
不得不说老天既然选择了你,肯定会为你铺上一条道路!这不,机会来了,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突然得疾病死了,并没有等到登基的那天,朱元璋悲痛万分!但这却正是朱棣的机会,因为朱棣是朱标以外最有能力接位的人选,朱棣也是满怀信心,然而现实却像一盆凉水浇下来!朱元璋逆天而行,直接越过儿子立长孙朱允炆为继承人!这是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的,这时的朱棣,敢想不敢做,因为他爹!
洪武三十一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年轻的皇帝屁股还没坐稳,就在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提议下开始削藩,而现在的朱棣也没有了任何顾虑,削藩更是给了朱棣一个叛乱的理由-清君侧!于是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朱棣在战火中出生,12岁受封藩王,年少跟随名将李文忠出征,经过战火的历练,迅速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21岁就藩北京,代替功臣,替大明镇守北部边疆,抵御蒙古铁骑;首次带兵出征,不费一兵一卒,收服元朝太尉乃儿不花;后又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终因建文帝削藩,率领800家将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后夺得帝位;在位期间,五次亲征蒙古,追击蒙古残余,缓解对明朝北疆的威胁,为大明盛世奠定基础;
朱棣雄才大略,不逊于朱元璋,军事才能不低了开国名将;一生征战无数,可谓战火中而生,征途中而亡;登基后知人善任,文治武功,重视文化典集,编撰《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迁都北京,遣郑和七下西洋,互通经贸往来;对外远征漠北,兵讨安南(现越南),开疆扩土,四海臣服,国土之广,远超汉唐;在位时,恭行节俭,励精图治,体察民情,国泰民安,国家繁荣昌盛,受封入供达三十之国,史称“永乐盛世”;但因倒行逆施,杀戮太重,阴谋诡计,于德有亏;
总结,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个好皇帝!你觉得呢?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他在位时文治武功,命令解缙编写《文献大成》,后在此基础上又任命姚广孝历经五年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图书,包括了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各书内容,被称为世界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浚通了京杭大运河,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迁都北京,由燕王守国门升级为天子守国门,五次亲征蒙古,出兵安南,改安南为交阯,加强了边防的防控,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使司,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使司。他在位的22年间,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大好局面。
但朱棣皇位的来历颇具争议,朱棣是夺了他侄子朱允炆的天下。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在位时,立谪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标未到继位时,就患病身亡了,随后,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炇登基,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继位不久,听信黄子澄,齐泰的建议,开始削藩,以消除藩王对中央的潜在威胁。
“藩王”,是朱元璋时分封的,朱元璋为大明江山万代相传,长长久久,天下死死的掌握在朱家人的手里,把他20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并配备武装,名义上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但朝庭若有难,可以召回勤政。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藩王,拥兵自重。
朱允炆先削掉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接着开始动手收拾属地北京的燕王朱棣,朱棣以“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取得“靖难”的胜利。朱棣闯入皇宫中,没有发现侄儿朱允妏的尸体。
朱棣在位时,曾派心腹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宣扬国威,使沿岸小国臣服,促进了对外贸易,同时,也担负着秘密寻找朱允炆下落的任务。
明成祖在位时取得的了巨大的成就,是仅次于朱元璋的成功皇帝。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明太祖,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但于此同时,明成祖朱棣也是中国历史上争议较大的一位皇帝之一。朱棣创造了明朝初年的盛世,举行了震惊世界的永乐大阅兵等历史功绩外,他也杀害了不少人,做了不少坏事。
一、历史功绩
1、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入主紫禁城的第一个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北定鞑靼、南征安南、西抵乌斯藏,东出域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2、 朱棣在位期间,组织编纂了近代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早了300多年,这也朱棣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贡献。3、举行永乐大阅兵,宣扬国威。4、成功的国际外交,支持郑和下西洋 ,使明朝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象。二、朱棣的过。
1、 永乐初年,朱棣为了自己的皇权,清除建文帝的余党,朱棣采取了“瓜蔓抄”,“杀十族”等一些十分残忍的刑法,迫害了不少文人以及他们的家人。
2 、赋税太多,百姓负担过重。朱棣在位期间,经常外征出战,五征蒙古,平定南方少数名族等。耗费了大量的金钱与人力,百姓的负担过重。
3、 性格暴躁,听信谣言,滥杀无辜。
4、重用宦官,使明朝的宦官权利过大,明朝的灭亡,与宦官权利过大也有着有许多关系。
以上只是朱棣功与过的几点,并不全面,但从此我们也能看出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
明成祖朱棣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可以从两部史书对他的评价对他有所了解。
一部是清朝编撰的《明史》,很多明粉说,这个《明史》啊,太多的抹黑和篡改,太不可信。另一部是明朝人谈迁的《国榷》,明粉们认为,这部书才是可信的。
这一点上,我还支持明粉的,为什么我这个一贯的满遗居然会这样呢,那是当然了,因为我比较客观。
一、清修《明史》里面是这样评价朱棣的
赞曰: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翻译一下:
朱棣少年带兵征战,占据封地幽燕的有利地形。恰逢建文帝执政,势力较弱,长驱直入,打入南京称帝,获得了统治权。
朱棣即位之后,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如遇水灾旱灾早上得到消息,晚上就已解决,知人善任,洞察人心。宏伟的武绩和战略眼光不亚于太祖朱元璋。数次出兵远征,平定了漠北。到其晚年时候,其声威远播四方,周边国家臣服于明朝,向大明进贡的多达三十个国家。幅员辽阔,远远超过了汉唐。其文治武功前无古人。
然而在建文帝削藩时期,朱棣做为藩王却逆天而行,以下犯上,伟大的功绩也不能掩饰臣德的亏负。
这样的评价怎么能行?明粉不满意,我更不满意,所以,还应该以《国榷》为准。
二、《国榷》里是这评价朱棣的
谈迁曰:高皇帝在天之灵,歌舞讴思,方切海内,而北平曾不返顾,撊焉举兵,振臂疾呼,用脱家祸,虽茹薇之士,饮血之臣,摇唇鼓吻,终我未谅。
然鹿走山林,命悬庖厨,设徇咫尺之义,幽圄之下宁有天日哉,帝所以振袂而起,犯不讳于天下也。
凝命之后,恪遵祖训,而藩戚之间,弦不得胶,刀锯弓旌以甄惩臣民者,犹昔日也。蠲租课吏,饬旅阐文,不啻过之。至于航鲸海之险,轺西域之傅,触风露,历寒暑,帝岂无劳民之惧哉?
逆取顺守,积疑在心,穷极王略,威振殊俗,不惜垂堂之戒,身冒埃雾,冀凭一怒之力,销内嫌而弭外寇。彼解缙书生,方实肉食,乌足以知之?
噫!天枢北垂,铜柱南附,而阁辅以筹之,河漕以纬之,为国家无穷之利,盖创获也已。
翻译一下:
太祖皇帝驾崩没多久,正值众人怀念讴歌的时候,海内也才刚刚平定,而北平燕王却毫不顾念,大举起兵,振臂疾呼,只为摆脱一家之祸。然而,有忠直之士终身不接受其统治,有正义大臣喋血市曹,虽然朱棣这种行径是受别人的挑拨煽动,但我认为终究不可原谅。
然而鹿奔跑于山林,性命却随时掌握在厨子的手中。如果仅仅屈从狭隘的义理,牢狱之中怎么还会有天日呢?所以陛下振袂而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陛下得位之后,恪遵祖训,藩王之间,不得私下联结,又恩威并施,奖惩臣民,与建文帝的措施也没什么区别。免除租税,考核官吏,整饬军队,编修文典,何止过之?至于航险扬威海外,诏西域万邦来朝,亲触风露,经历寒暑,陛下怎么不考虑人民的劳苦呢?
反叛而获得帝位,顺而守之,难免积疑在心,因而就极尽施展帝王之谋略,威震蛮邦,甚至不惜使自己处于险境,身冒尘沙,冀望凭借天子一怒之力,消除内患而平息外寇。解缙一介书生而已,方才享有厚禄,怎会知道帝王的用心呢?
噫!天枢北垂,铜柱南附,即所谓天道伦常。陛下设立内阁以运筹国政,兴修河漕以联络南北,这也是为国家谋未来之利,前所未有的创举啊!
怎么感觉,谈迁这话不对味呢?😄️😄️😄️
当然了,即然清修《明史》不足取,我们就以《国榷》的评价为标准吧:
自私的叛逆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画收藏安田书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画收藏安田书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