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汉的书画收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西汉的书画收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时期的人物画?
西汉人物画发展很快,进一步从工艺装饰画中独立而出,自成一系。
从乐浪汉墓中出土的漆器上看,记载了许多画工的名字和年纪。如画工文、画工定、画工长、画工恭、画工丰、画工获壶、画工谭、画工广、画工敖等数十人。
《西京杂记》还记载许多画家,如杜陵毛延寿,善画人物。
汉史记载:赵歧、刘褒、蔡鱼、张衡、刘旦、杨鲁等,都是画官,其中蔡巨在史学、文学、书法上很著名,画作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世。
中国书法汉代盛行什么?
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
汉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东汉以后才逐渐被隶书取代,但在许多特殊的重要场合仍然被使用着,因而两汉对小篆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期。其书迹遗存主要有:碑刻、碑额、铜器铭文、砖文和瓦当、墨迹等。
汉代书法家?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古代用来磨墨的盘子叫什么?
砚台.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在使用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古人研究书法的书有哪些?
中国历代书论的主要特点及书论如下:
1.汉代书法理论:
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纯粹以书法成名的书法家,并且形成了流派与家学。书法家的只言片语都开始被世人珍藏,可以说,东汉时期的书法已经完全成为自觉的艺术门类了,书法理论的相关著作也开始大量出现。比如: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笔势》,《九势》,《篆势》。这些理论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关于书法基础的相关内容,了解关于草书篆书的起源等知识。
2.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时期。比汉朝更多,更广泛。这时的书论以字体的发展,风格演变与鉴赏以及书写技法等方面为主,展开论述。如:成公绥《隶书体》,王羲之《书论》,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袁昂《古今书评》,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庾肩吾《书品》等,这些书法理论文章对书法的综合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大家可以酌情参考。
3.隋唐时期的书法理论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书法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这个时期,名家众多,书学理论也是成绩斐然,在书学历史上地位很重要。这个时期的书法理论以崇尚法度为基本原则,承接了南北朝时期的书论风格,而提出自己的新意见,如:李嗣真《书后品》,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议》《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欧阳询的《用笔论》,虞世南《笔随论》,褚遂良《右军书目》等,喜欢唐楷的朋友可以参考这些书籍。
4.宋元时期的书法理论
宋元时期的书法风格以尚意和复古为主要核心,其代表人物为苏黄米蔡,欧阳修,姜夔,赵孟和刘有定。比如欧阳修《试笔》,苏轼的《论书》,黄庭坚《论书》,米芾《海岳名言》,姜夔的《续书谱》,赵孟的《松雪斋书论》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喜欢宋元书法的朋友们提供帮助。
5.明清时期的书法理论
明时期的书论继承了前朝书论比较多,没有太多的开拓。具有一定的反传统精神,比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项穆《书法雅言》。
清朝时期是古代学术的总结时期。对古代书学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且重新树立了篆书,隶书,魏碑的历史地位和美学价值。在审美观念上实现很大突破。比如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贴论》,康有为《广艺双舟辑》,刘煕载《艺概,书概》。喜欢金石和魏碑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些书籍。
6.现代书法理论
哦,对了,现代基本没什么书法理论,一些出版的理论相关书籍都是根据古代理论的添枝加叶而已。大家还是多看看古代书论,更加经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汉的书画收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汉的书画收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