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承文化好少年事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传承文化好少年事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传承与创新名人例子?
《史记》的创新因素
(研究方法需要创新)
创新 , 指想出新办法 , 建立新理论 , 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 司马迁《史记》 ”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 这部巨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 。
当代历史学家张大可教授为其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创新 : 首创纪传体 , 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序列 ; 首创贯古通今的通史 ; 首创 ”太史公曰 ”的史论形式 , 提出了系统的史学理论 ; 首创经济史传 , 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 意识到经济发展状况对社会历史起决定性的作用 ; 首创军事史传 , 系统的总结了古代的战争理论和叙述了战史内容 ; 首创学术史传 , 辨明学术源流 ; 首创民族史传 , 提出了民族统一的思想 ; 首创各色人物的类传 , 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 首创语译古文 , 使艰深的语言通俗化 ; 首创历史文学 , 把历史人物的实录塑造成为典型形象 。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
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1900
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
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
“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
”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
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
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
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
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
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
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
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龙江精神人物事迹?
李艳华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你用足迹
在黑土地上丈量出农业强省的地图
你用汗水
在松花江畔铺展开科技兴农的彩虹
春华秋实
大豆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你也耕耘了一季又一季
你是栉风沐雨的金豆娘娘
你是孜孜矻矻的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守护者
李艳华,女,1966年出生于海伦,民盟成员, 硕士,正高级工程师。1990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大豆育种工作。李艳华先后育有10个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并成功转化1860万元。在东北地区第三、第四积温带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5000万亩,增产大豆20亿斤,为地方增加经济效益40亿。
“东生号大豆品种选育及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推广”获得黑龙江省201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50年黑龙江省大豆遗传改良农艺性状变化研究”获得2010年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根系-冠层建成与产量形成研究”获得了2010年哈尔滨市自然二等奖。 “十三五”期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中科院院STS项目2项、中科院院关键技术人才项目1项以及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
研究成果得到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张庆伟、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各级领导的关注,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报》第1版要闻以“在绿色田野耕耘金色梦想”为题进行了报道。2018年10月15日新华社每日电讯以“为中国大豆“争气”!“女袁隆平”培育的大豆单产达国际先进水平”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跟踪报道。《黑龙江日报》等各大报纸进行了转载。李艳华多年来扎根基层潜心研究、不为艰难的进去精神,激励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为龙江发展而奋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承文化好少年事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承文化好少年事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